close

彰雅_IMG_9526_800.JPG

「凍頂烏龍茶」這響噹噹的名字大概全世界有喝過茶的人都聽過吧。以前JOE真的搞不懂什麼是「高山烏龍茶」?什麼又是「凍頂烏龍茶」?我就自己腦補猜想,大概是因為高山烏龍茶很厲害,要比高山更厲害就要叫做「凍頂」表示是冰凍的山頂種出來最強的烏龍茶......。(好吧,笑話講完了,要言歸正傳。)

後來JOE才知道,原來「凍頂」是一個地方的名字,位在南投縣鹿谷鄉,而且這裡產的烏龍茶是真的很厲害很厲害的。這次就要造訪位於「凍頂山」上的彰雅社區,來搞清楚名聞遐邇的「凍頂烏龍茶」來龍去脈是什麼?

來到社區活動中心,「南投縣鹿谷鄉彰雅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已經在等我們,還烙來了一大群社區大老們助陣。理事長劉鳳玲說,來到社區什麼都先別說,就是先坐下來泡茶。

彰雅_IMG_9513_800.JPG

是呀,JOE出身台北這個高度都市化發展的地方,台灣早年傳統的人情味早已經很難感覺的到。但是JOE長大後有機會往中南部跑,無論是到台中、台南、高雄....。走到人家公司或家裡拜訪,主人總是準備好壺具,先喝茶吧!

坐在我對面的阿伯手法俐落的泡著茶,理事長也才一一介紹這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的伯伯嬸嬸們,原來他們都是在地種茶、製茶一輩子的PRO級老師傅。協會把老人日照和社區發展結合,設計在地遊程,讓遊客來凍頂(彰雅社區)認識名聞遐邇的烏龍茶,也讓這一些老人家現身說法關於烏龍茶的點點滴滴。

彰雅_IMG_9502_800.JPG

彰雅_IMG_9503_800.JPG

彰雅_IMG_9523_800.JPG

JOE不客氣開口就問,到底為什麼這裡叫做「凍頂」?「凍頂烏龍茶」又是怎麼來的?理事長說,「凍頂」其實是一個小台地,海拔780公尺,雲霧水氣相當適合種植茶樹,早在清朝年間先民就從唐山(福建一帶)引進種茶。我對面的阿伯一邊泡著茶,嘴裡一面喃喃著(台語):「我是十四世,阮祖公從八世就開始在這裡種茶,一百多年囉....。」

話匣子一開,老人家們就紛紛開始說起過往了。原來,「凍頂」這一片台地土質鬆軟,黏土成分居多。過去的年代沒有現在柏油路、水泥路,都是泥巴道路。穿著草鞋一路上山種茶工作,腳趾必須用力踩扣才不會滑倒,一路用力走到山頂,就叫做「凍頂」。「凍」台語讀音(盪),就是腳底腳趾用力的意思。(備註一)

彰雅_IMG_9519_800.JPG

彰雅_IMG_9521_800.JPG

然後老人家們就開始細數起這裡的烏龍茶怎麼怎麼種,我右手邊三位嬸婆可都是當年在地最青春美麗的採茶姑娘。說到興起乾脆大家夥一塊出去茶園走一遭。呵呵呵,本來只是理事長導覽,但是老人家興致被撩起,一個個都起身搶著出門了。別小看這幾位平均年齡超過80的資深少男少女,走起路來還虎虎生風咧。(這真的是很成功的銀髮日照和社區發展結合的案例呀)

彰雅_IMG_9611_800.JPG

彰雅_IMG_9532_800.JPG

今天負責導覽的是協會的導覽老師黃秀娟。最先走到的這一處,JOE怎麼看怎麼覺得奇怪。我以前也拜訪過茶園呀,就從來沒看過像這樣,茶樹稀稀疏疏,草長得快比茶樹還高的茶園。黃經理介紹說,這一區是轉作有機的茶園,已經獲得有機認證,每一斤的茶可是好幾萬元的天價呀!(OMG~~~)

不知道什麼時候資深少女們竟然已經把服裝道具都準備好了,斗笠、頭巾、袖套、竹簍,一樣都不能少。看著嬸婆們上頭巾熟練的手法和專注的神情,不覺得時空到流數十年,彷彿當年的少女又站在眼前嗎?

彰雅_IMG_9554_1_800.JPG

彰雅_IMG_9562_800.JPG

彰雅_IMG_9568_800.JPG

黃老師說,雖然現在採茶製茶都已經高度機械化,但是在「凍頂」這裡,我們還是堅持手採一心二葉,才能焙出品質最好的烏龍茶。

黃老師指著茶樹上一顆一顆的東西介紹給我,這就是茶籽。從前人們對於手邊的資源充分利用,也會採茶籽來榨烏龍茶籽油,家家戶戶都是吃這個茶籽油長大的。現代人重視養生,茶籽油成分比一般動植物油還要好,受到大家的喜愛,社區也設計包裝成產品販售。

彰雅_IMG_9601_800.JPG

彰雅_IMG_9602_800.JPG

JOE印象中有報導市面上的苦茶籽油大部分都是中國進口茶籽來台灣榨油的。這裡的烏龍茶籽油保證每一顆茶籽都是在地採摘曬榨而成的,這才是100%的MIT呀!

老人家們遊興正濃,居然帶著我走起田間小路來了。一路上老師導覽著,美麗的茶花,還有一旁堆砌的擋土石牆以及徑流上供人們行走的石板。沒想到這一些都是我旁邊這一位阿伯的傑作。原來他年輕的時候就是一位砌石師傅,村莊裡到處的擋土石牆、石板都是他一塊一塊一片一片敲打堆砌的。現在環境整治講究生態工法,做得是用鐵絲籠將石頭堆起固定,這樣優美的工法卻已經不見了。仔細想想,其實過去那個年代的生活比現代環保多了,那究竟是哪一個年代比較野蠻落後呢?

彰雅_IMG_9622_800.JPG

彰雅_IMG_9633_800.JPG

彰雅_IMG_9637_800.JPG

彰雅_IMG_9639_800.JPG

彰雅_IMG_9641_800.JPG

走著走著竟然走到竟然就走到某人家的後院了。遮陽棚下幾根段木,仔細看木頭上竟然長著黑木耳耶。原來木耳是這樣長出來的呀,呵呵。

彰雅_IMG_9649_800.JPG

黃老師和老人家們跟每一戶人家都很熟,熱絡的打招呼,說聲借妳們家過喔!傳來回應,要不要進來喝茶?這就是街坊的人情味呀。

轉個彎竟然身處在一棟三合院古厝的埕中間。黃老師介紹這是蘇家古厝,凍頂地方上最早來開墾的就是蘇、林、黃三姓。仔細欣賞蘇家古厝之美,端詳著正門上方鏡面「評定至公」匾額,看到左邊一行小字寫著「羌仔寮」。我好奇的問黃老師,她回答說「羌仔寮」就是鹿谷的古地名。原來鹿谷地方古時候到處可見山羌,於是叫做「羌仔寮」。後來不知道是後人羌和鹿傻傻分不清楚還是怎麼著,竟然地名變成了「鹿谷」,呵呵呵。

彰雅_IMG_9654_800.JPG

彰雅_IMG_9661_800.JPG

繼續在社區裡散步,來到一處「馨露茶莊」還保留著古式手工焙茶的大灶。老伯伯們看到這一口大灶興致都來了,一邊比畫著如何炒茶,一邊口說著過去的歷史。以前炒茶就是赤手空掌在大鍋裡炒,鍋子被灶裡的柴火燒得通紅,手卻不能停下來,全靠手和茶葉之間攪動的空氣流動。老伯說,炒完茶一整雙手是燙的,必須讓雙手慢慢降溫下來。如果耐受不住直接去冷水沖手,那就一定會滿手水泡。

彰雅_IMG_9670_800.JPG

炒茶.gif

彰雅_IMG_9679_800.JPG

炒茶2.gif

走完一圈回到社區活動中心,今天的體驗卻還沒結束。剛剛有介紹的茶籽,黃老師還要用茶籽現場料理美食讓我們品嘗。介紹完食材,在一旁的嬸婆已經忍不住插嘴,這個油要先熱啦,要先爆薑爆到如何如何....,然後忍不住起身決定自己來示範這一道「烏龍茶油雞」。

彰雅_IMG_9698_800.JPG

那茶油一下鍋,一股烏龍茶香立刻漫滿整個空間。嬸婆仔細觀察薑片火喉到了,才下雞肉塊,爐火要轉小,讓雞肉慢慢煸,讓茶油的香煸入雞肉裡面,最後完成起鍋。

彰雅_IMG_9709_800.JPG

彰雅_IMG_9719_800.JPG

彰雅_IMG_9723_800.JPG

老師還清燙了四季豆和秋葵,加了些許的蒜末和鹽巴,大方的淋上烏龍茶油攪拌後,就是一道清爽的茶油拌青菜。

彰雅_IMG_9741_800.JPG

彰雅_IMG_9752_800.JPG

彰雅_IMG_9763_800.JPG

彰雅_IMG_9767_800.JPG

彰雅_IMG_9777_800.JPG

彰雅_IMG_9781_800.JPG

其實今天是吃過很豐盛的午餐吃飽了才來拜訪社區的。但是那烏龍茶油雞一盛盤上桌,要不是在座的每一位都是長輩,我大概立馬起筷掃盤了。等拍完照大家禮貌一下,終於夾一塊雞肉送到嘴裡。吼,那個茶油真的超棒的。麻油雖然更香,但是也更濃膩。烏龍茶油入口茶香悠遠,比麻油又多了一種爽口。就連四季豆和秋葵,我也是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品嘗呀!

彰雅_IMG_9789_800.JPG

彰雅_IMG_9799_800.JPG

彰雅_IMG_9801_800.JPG

回味今天的體驗真的很精彩,原來大家都聽過的「凍頂」就是烏龍茶的茶鄉,「南投縣鹿谷鄉彰雅社區發展協會」還發展出自己的茶葉產品品牌「780」。可愛的老人家們一點都不會暮氣沉沉,反而因為協會的安排,讓老人家可以跟更多人分享他們的人生智慧。我開玩笑的問說,阿伯,你每天泡茶喝茶都不會膩喔?

阿伯聽到我的話笑開了。他說怎麼可能會膩?哪一天沒喝才會覺得怪怪的,不知道少了什麼,要喝了才睡得著呀。透過「勞動部勞發署中彰投分署」的「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讓原本社區的銀髮日照計劃可以結合社區發展的遊程體驗,長輩們搖身一變成為遊程最佳示範導師。坐下來泡茶不需要太多的品茶講究,取而代之的是濃烈卻有趣的在地人情味。黃老師說,烏龍茶籽油農特產品的收入盈餘還會用來支持長輩日托的費用。

造訪一趟凍頂彰雅社區,我帶回家的不只有滿肚子的美食,還有滿滿的人情味!

泡茶、採茶、社區導覽、茶油美食遊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聯繫~~

「南投縣鹿谷鄉彰雅社區發展協會」
社區電話:049-2750333
社區總幹事:蘇忠正 0928-363782

備註一:「凍頂」一詞的由來網路資料有一說是,凍頂地名由來和早年南投有很多客家移民的歷史有關。台語「凍頂」源自發音相近的當地客家語「崠頂」,而崠頂就是山頂的意思。所以,凍頂山本是「崠頂山」(清代文獻也有這樣寫),凍頂烏龍茶本是「崠頂烏龍茶」。(資料來源連結)

彰雅_IMG_9695_800.JPG

**本文為「勞動部勞發署中彰投分署」邀稿採訪的廣告內容。

arrow
arrow

    JOE愛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