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去年10月份的花蓮遊記了。

同屬台灣半部的宜蘭、花蓮、台東,因為早年交通較為不便,都市發展也相對遲緩,於今天看來卻變成了東台灣最棒的天然資產,甚至有「台灣後花園」的美稱。

我喜歡到東台灣玩,喜歡東台灣的峭立高山,喜歡東台灣的廣大太平洋,喜歡東台灣樸實的居民。往來花東的幾條主要幹道當中,中部橫貫公路自921地震中斷之後,蘇花公路成了北部遊客前往花東旅遊的唯一選擇。

在我的眼中,蘇花公路絕對值得"世界級景觀公路"這樣的稱號,清水大斷崖的壯觀更是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諷刺的是,在這麼美麗的天然景觀當中,卻矗立著最最是環保殺手的水泥廠,水泥廠後方的山坡上是一片片被怪手蹂躪過的禿面,令人觸目驚心!而蘇花公路上最繁忙的交通不是遊客的座車或在地民眾的交通工具,而是一輛輛呼嘯而過的大卡車、大貨車,不時的把原先悠閒舒適的意境打破,讓人眉頭皺起。

在蘇花高速公路興建與否的論戰當中,看不到政府對於東台灣交通的整體規劃與高瞻遠景,有的只是想要立竿見影的大陸公路主義思維。台灣是位處板塊交界的海島,地勢多高山丘陵,和美國、歐陸國家或是中國大陸等大陸型國家極為不同。大陸型國家在平坦的平原地形上,興建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其工程成本和環境成本有其必然性,和蘇花公路沿線多為地形破碎帶或處於許多環境敏感帶的特性截然不同。這些是需要向民眾說明與教育的,而不是一味舉著「民意」與「經濟發展」的大旗,非要蓋蘇花高不可。

國道六號在今年321才通車,原省道沿線的旅遊經濟已經被破壞殆盡,國道六號終點埔里的交通更是大亂。這樣的公路建設案例在台灣西部屢見不鮮,每蓋好一條東西向快速道路,就有許多原省道或旅遊道路沿線的商機被破壞殆盡,就有快速道路終點的交通、環境受到巨大的衝擊。雪隧的開通也是如此,究竟是為宜蘭帶來經濟發展的福氣或是殺雞取卵的禍害,時間正一點一滴的揭曉答案。

國家的交通建設公路路網並非唯一的選項,更何況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我們卻少有海上交通。唯一較正常商業運轉的海上交通多是兩地的接駁,例如:澎湖、綠島、蘭嶼、金門、馬祖等等與台灣本島的接駁交通,另外就是像淡水漁人碼頭這幾年才興起的所謂「藍色公路」觀光船班。

記得小時候,「花蓮輪」曾是風靡一時的名詞,是高級觀光旅遊的代表,不知何時卻消失無蹤。(在網路上找到一篇網友關於花蓮輪的回憶:花蓮輪憶往)。東台灣的交通運輸是不是應該更多元的思考,善加利用已經建設完成的鐵路網以及一直被忽略的海上交通,這些都應該是東台灣交通建設整體規劃的重要部分吧。

再換一個角度來想,就算水泥、石灰岩、大理石、花蓮玉是花蓮重要的經濟命脈,請問,水泥、石灰岩難道取之不盡,大理石、花蓮玉難道採之不竭嗎?當這些礦產採完的那一天,卻也是花蓮美景被破壞殆盡的日子,賺錢的工廠老闆拍拍屁股,換個地方蓋工廠,繼續賺錢,但是花蓮人的下一步呢?

若是以遊客的角度來思考,與其讓我開上高速公路,經過雪山隧道,時速110的飆車到花蓮市區吃一客台北也吃得到的麥當勞,我情願選擇悠閒的坐在火車上、悠閒的騎著腳踏車、悠閒的站在遊輪船頭,看盡東台灣美麗的山海風光,把手上的數位相機拍到記憶體爆滿,那才值得不是嗎?

每次開車經過蘇花公路,總希望可以悠閒的享受這號稱比美國西岸「17哩」景觀公路更美麗的景觀,但是車子的前後不時有大卡車咄咄逼人。蘇花公路在我的印象當中,總是路過而不是欣賞。

這次花蓮之旅的回程,特地在進蘇花公路之前包了一個便當,在許多人都會錯過的「崇德休息區」停了下來,望著太平洋享受這一餐,靜靜的感受太平洋的美麗。這裡有一小段崇德步道直下海岸邊,我拾階而下,清水大斷崖南邊就在這裡終點,再往南望去就是無限延長的海岸,彷彿可以看到地平線盡頭就是七星潭海岸了。

回頭望上在山崖腰間的蘇花公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裏的壯闊,甚至有一種令人暈眩站不住腳的感動。拿著相機想更貼近山崖試著拍出那壯闊的千百分之一,突然身後傳來一聲大喝,是兩位釣客警告我別再靠近,山崖隨時有落石下來。他們話才說完,就聽見上方傳來像是營火高溫中木材爆裂的聲音,然後就看到些許碎石不知從何處落下,大小至少都有雙手抱拳那麼大,被砸中可就糟糕啦。

和兩位釣客閒聊,他們都是花蓮的原住民,今天剛好沒上工,於是來釣魚,享受清閒,其中一位還是現任職棒國手的親哥哥。言談中,雖然只有幾句話,卻感受到原住民樂天開朗的好個性!不時的跟我說花蓮的美,跟我說一定要來住花蓮。

是呀,我也嚮往住在花蓮的日子,希望有一天能夠真的實現!

崇德步道入口
上方就是崇德隧道
這裡是清水大斷崖的南邊終點



美麗而危險的山崖





漂亮的海岸







 

南澳附近的一個攔砂壩

 

南澳附近一座廢棄的吊橋

arrow
arrow

    JOE愛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