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趟宜蘭建築之旅下午接續著凱旋社區公園之後,我們來到了位在宜蘭運動公園內的二二八紀念物。下了車先看到的是好長好長成排的台灣欒樹,在這個冬末春初的時節還是光禿禿的枝椏,但是已經不難想像當這麼一大片欒樹開出黃花和結果變紅時候美麗的情景,下次我一定要在欒樹開花的季節再來一趟。
走進公園內,其實228紀念物不是那麼容易被找到,因為整個紀念物是下沉到地平線以下的地底建築。非常直覺得令我想到在日本京都也有一座建築同樣的以下沉於地面下的手法表現,那就是大山琦山莊美術館,安藤忠雄的建築作品~「地下的寶石箱」。不同的是「地下的寶石箱」所珍藏的是莫內珍貴的睡蓮畫作真跡;「二二八紀念物」卻是紀念憑弔一段不應該被遺忘的歷史。
這一座「二二八紀念物」是簡學義老師在2004年的作品,簡學義老師其中一件也是非常有名的作品,就是落成於2000年的「鶯歌陶瓷博物館」。「二二八紀念物」建築主體整個下沉到地平面以下,地上則呈現了廣場的風格。一大格一大格的尖銳石頭鋪面,王俊雄老師解釋,這原來是淺水池,鏡面般的水面象徵著228的船過無痕,平靜的表面。但是,底下尖銳的石塊代表著卻是當年無辜被害的生命內心最沉重的吶喊。如今,水沒了,石頭露出來了,這不正是最大的諷刺和寫照嗎?儘管政府如何的想要輕描淡寫,想要粉飾太平,但是沒有真正的平反,沒有真正的反省,又哪來轉型正義?又如何奢談原諒與放下呢?試著用同理心想像,一個殺害你父母的兇手,逍遙了數十年,然後出現,大言不慚的說當年他也是被逼的,說他沒有做錯事,甚至狡辯人根本不是他殺的!然後,用一種施捨的輕蔑,塞給你道義的「補償」而非認錯的「賠償」!最後用該死的裝無辜跟你說,你應該要原諒,應該要放下!…..請閉上眼睛,想像這樣的情境,你又作何感想?
建築旅行團的成員們,大家隨著王俊雄老師從斜坡道慢慢走向紀念物的主體內部。JOE非常喜歡這一段坡道,斜長的坡道,清冷的清水模壁,如果只有一個人走在其中,從地上到地下,從陽光到誨暗,從開朗到沉靜。228本來就不是什麼嘉年華,228更不是甚麼值得慶祝的國定假日,228是一個應該要深刻體會、認真反省的日子。二二八紀念物當初落成後因為屢遭破壞,維護單位便大辣辣的加上了數道本來不在設計裡面的鐵門。諷刺的是這些鐵門竟然成為坡道最末終點最有力的視覺衝擊。
終於走進建築主體,王俊雄老師講解著玻璃面後的石牆上,本當有潺潺流水。玻璃面上的228紀事,襯托在水紋流動之中,彷彿像是在時間的流裡,真實而模糊的存在著,誰也止不住的一直往前去了,遠了。
JOE靜心的閱讀著玻璃面上的紀事,原來當年228事件發生之時,宜蘭並沒有如台灣其他地方有暴動事件,當地仕紳反而主動集結,維持地方秩序,等待政府單位的接管。待軍事單位進駐後,卻不分青紅皂白的將這些為首的仕紳以糾眾謀變的理由,將良民誣陷為匪眾,甚至槍斃殺害。
讀畢,心情是沉重的。在這個地底的空間當中特別有一股深深的哀痛。這個紀念物在地底下的意含再明顯不過了,二二八在台灣因為政治口水已經淪為一個過於簡化的符號或象徵了。但是,事件的原始面貌,受難者和家屬的平反,面對歷史應當有的反省…..這些真正的轉型正義,其實就像這整座紀念物一樣,看似平靜的表面,其實所有的掙扎和痛苦都還在內心的最底層。也許,等哪一天台灣政府和民眾都能有足夠的成熟和智慧來誠實而圓滿的面對歷史,那一天來到的時候,也是這座紀念物從地底升起的時候吧。
或許不夠豁達吧,或許還沒辦法有圓融的境界。我緩步拾梯而上,迎面而來開闊的公園景色讓人精神為之一振。轉換心情,要準備前往這個建築旅行團的最高潮~羅東文化二館了。
延伸閱讀:
宜蘭建築之旅系列文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