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水瓶子的邀請,上個禮拜天晚上再度造訪”音樂時代”位在永和的排練場,觀賞”台灣音樂劇二部曲~隔壁親家”的排演。
“隔壁親家”是音樂時代”台灣音樂劇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包括”四月望雨”和”渭水春風”合稱三部曲。JOE有幸已經欣賞過”四月望雨”以及”渭水春風”的演出(非常感謝音樂時代的熱情招待),分別是介紹音樂大師~鄧雨賢以及台灣民主之父~蔣渭水的故事,兩部都是十分精彩好看的音樂劇。(介紹文[北投]北投溫泉博物館之四月望雨大會演、我看「渭水春風」講座及排演)
相較於”四月望雨”和”渭水春風”兩部描寫台灣近代史重要人物的音樂劇,JOE起初實在不能理解同樣是三部曲系列的”隔壁親家”想要描寫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想要呈現的又是什麼觀點?終於,排演當天這樣的疑惑獲得了解答。原來,”隔壁親家”想要呈現的並不是哪一位台灣的歷史人物,而是台灣的”某個年代”。原著小說”隔壁親家”,是廖風德在1980年獲得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曾被華視改編拍攝成同名劇集”隔壁親家”以及民視的”親戚不計較”,內容描述的是台灣五六零年代,在宜蘭水底寮所發生的故事,故事裡面村莊內人情故事、外省本省的文化衝擊,記錄了台灣一段年代的衝擊和改變。
此外,若是把三部曲放在一起來看,以古典希臘戲劇的觀點,在兩部嚴肅的史詩故事中間,輕鬆詼諧的喜劇小品是必要的。這樣也就不難理解”隔壁親家”的調性與安排了。
劇裡面石龍伯(彭恰恰飾演)和粗皮雄(許效舜飾演)是同住宜蘭水底寮,從小穿一條褲子長大的好朋友,卻因為長大後土地劃分造成了兩家的誤解和分歧,石龍伯的土地重劃得到的是肥沃的水田,粗皮雄卻是只能種番薯的旱地;石龍伯結婚生了三個兒子,粗皮雄不但生的是女兒,而且其中一位還因為童年怪病而有了眼睛殘疾。兩家的不愉快越演越烈,原來指腹為婚的第二代也因此告吹,各自有有了不同的發展。劇情至此,石龍伯一家族好像一帆風順,萬事亨通;反觀粗皮雄一家子卻是萬般無奈,無語問蒼天。可是老天爺彷彿就喜歡開人世間的玩笑,劇情至此急轉直下,粗皮雄的女兒嫁給了外省老兵,家境隨之改善,他也在農會謀得工作;反觀石龍伯一家卻像是一輩子耕田的老水牛,辛勤之餘也只能圖個溫飽。
導演的安排,上半場到此稍事休息,未能欣賞到下半場完整的排練。劇中描寫土地重劃對農村生活的影響,軍中老兵與台籍媳婦的文化衝突,下半場還沒欣賞到宜蘭水底寮農村和台北圓環的城鄉對照,以及美軍援台的文化現象。在演員逗趣活潑的演出當中,看排的氣氛笑聲不斷,透過輕鬆詼諧的橋段,整齣戲想表現的其實也就是那個年代,台灣人的安身立命。無論是如何的衝突掙扎,如何的歡天喜地,怨的還是天,謝的還是天。
“隔壁親家”或許沒有像”四月望雨”和”渭水春風”一般的史詩激昂,但也因為如此,更能生動刻畫那個年代,關於小人物的真實故事,更貼近三四年級的生活經驗,也更能引發觀眾的笑點與共鳴。
台灣的五六零年代除了樣板的十大建設、反攻大陸之外,其實還有許多真實的故事存在,農村社會的經濟變動、外省老兵的落地生根、台美交流的文化衝擊以及都市化的社會變遷,把嚴肅沉重的議題留給學者專家的文化研討論吧,讓我們用輕鬆幽默的眼光,走進劇場,透過音樂劇又唱又跳的方式,重溫一下關於那個年代的悲喜交加。
演出資訊:
2011年4月15~17日 台北國父紀念館
2011年6月17~18日 台中中山堂
更多演出資訊請參考官網http://mydearnextdoor.allmusic-mag.net/
執行導演-伍錦濤
粗皮雄和石龍伯小時候~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