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內文照片,部分有出現墳墓,忌諱或不喜者,請勿往下閱讀,造成不悅敬請見諒。)
(毎座墳都有土地公保佑)
最近發生兩件新聞,一件大家也許比較知道(因為比較八卦),陳水扁總統錯認祖先;另外一件其實代表的意義比較重大,但是應該許多人都忽略了,那就是由上海圖書館編纂的《中國家譜總目》,共收錄來自全球近5萬種華人家譜,預計今年底定稿,出版後製成電子版(新聞出自東森電子報)。根據上海圖書館官方網站的記載,「上海圖書館共收藏有約17000種、110000餘冊中國家譜,是國內外收藏中國家譜(原件)數量最多的單位。」對照數位典藏數位國家型計畫的「台灣尋根網」:「分藏在全世界各地有關中國的族譜據估算約有六萬種之多。…」東森電子報和上海圖書館對於典藏數字似乎有很大的出入(反正台灣的新聞普遍如此),但是即便以上海圖書館官網所稱之典藏量,即意味著至少將有28%的族譜將被編纂並且數位化收藏,這最大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未來可以上網查詢族譜,而是在於資料數位化後複雜的交叉比對成果。
說的白話一點就是,以Joe的族譜為例,從家族公墓的源由誌記載,Joe的家族來自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安仁里(堂號鐵山),自道光年間(1782-1850)遷台定居板橋江子翠至今,Joe算是第七代。如果林姓各種族譜在上海圖書館編纂齊全,那麼Joe可以在螢幕前面輕鬆打幾個字就可以正確的找出林氏祖先的源起和家族遷徙的足跡,別說可以跟宋朝莆田林愿(媽祖林默娘之父)可以扯上關係或是追溯到周朝林氏的源起(西元前1066 -前256),但是誰知道搞不好可以像凱洛一樣寫一篇「5件事你不知道關於我」,和林志玲攀附一點親戚關係,虛榮一番咧...ㄏㄏ。
(家族原由)
為什麼會提到這兩件事情,這一切都跟掃墓有關。每年清明掃墓Joe可是行程滿檔,全家總要一大清早六點不到就起床吃早餐,準備裝備出門。先要到位於三峽的家族公墓祭拜一番,再分別到阿媽和阿公的墳前上香,約莫中午才能完成所有行程,回家休息。公墓是林氏家族先人安奉的地方。小時候,Joe的家還是板橋江子翠一片平房其中的一間,前庭後院的全都是牽得上親戚關係的林氏宗族。記得小時候,我們家後面的一個小女孩,和我差沒幾歲,輩分上竟然要叫我「叔公」,ㄏㄏ,真是折壽呀!後來,平房拆了改建,我們家也搬到別處,那些從小眼熟卻不大叫得出稱謂的長輩們,也就只有每年清明這一天見上一眼了。
(阿媽的墳)
公墓匆忙的祭拜之後,總要馬不停蹄的趕往阿媽的墳墓,因為在這裡會花最多時間整理。阿媽的墳墓很舊了,是土墳圍上水泥矮牆,牆面以碎石子為主並裝飾忠孝節義故事的彩繪磁磚。土墳上也沒栽植草皮,更不是水泥牆瓦。一年下來,總會雜草叢生,需要花費一番功夫整理。記得小時候,爸爸總是很努力很用心的整理。比人高的芒草不只是割除而已,而是要費力的連根挖起,然後小草、青苔都細心的刮除,再到一旁的小溪提水,仔細的把阿媽的墳刷洗過。每一趟整理下來,爸爸總一定是身上大大小小被芒草割傷、蚊蟲咬傷的傷口。等我長大一點,也要被分配工作,總視為畏途。可是最近這幾年,卻有不同的體會了,在那樣彎腰流汗的過程當中,似乎是服侍阿媽的某種儀式,看自己的汗滴進阿媽的墳土裡,當雙手撫過阿媽的墳牆,我似乎在幫阿媽做一年一次的淨身,幫阿媽洗澡,和阿媽交流對話。我懂得爸爸的投入和細心了。而一年難得幾次見面的堂兄弟在這一兩個小時的時間裡,有了一些對話和互動,維繫住了彼此僅剩的認識與關係。
(認真的老爸)
第三站,阿公的墳。阿公的墳上植有草皮,這墓園也有專人照顧,所以不大需要特別整理。大家在這裡能多聊上兩句,而一定會被提起的就是我和我弟小時候,最被阿公疼愛。的確是如此,小時候爸爸媽媽都要上班,白天我和我弟都在阿公家(阿媽在我爸小時候就過世了。),每每提起,總會想起小時候的許多片段,也許有機會在整理記錄下來吧。最特別的是,阿公生前喜歡抽長壽菸,也喜歡喝啤酒,所以墳前上香,總少不了多點上一根菸,開上幾瓶啤酒,幫阿公解饞。
其實,老實說Joe對於祭祖掃墓「慎終追遠」的涵義,並不見得有多深刻的體會和認同。望著刻在牆上歷代祖先的名字,陌生而遙遠;深刻的感動大多還是來自阿公阿媽墳前的一切體會。有一句台語俗諺是這樣說的:「幾郎幾ㄍㄟ帶,公媽隨郎猜(一人一家事,祖先憑己拜)」,管你祖先跟我祖先有何淵源,家事關起門來又與你何干?家庭(家族)感情的維繫,最重要的還是來自於共同生活,過去大家庭時代,五代同堂也算是有福氣了,更別說現在的小家庭,想要三代同堂都難得,那麼又要如何對自己的祖先慎終追遠呢?但是Joe相信,掃墓祭祖應該不僅僅是清香嬝繞或是族譜堂號的文字符號而已。透過共同的堂號和祖先,把已經開枝散葉的後代維繫住彼此越來越淡薄陌生的關係,達到彼此照應,互通有無或是鄰里互助的功能,形成以血緣為架構的人際關係網絡,這應該是所謂宗親會、家族大會、祠堂…更積極的社會功能吧。
(壓墳紙是傳統習俗)
(阿公的墳)
說回文章一開始提到的《中國家譜總目》,其最重要的貢獻,應該不是查出某某人究竟祖宗50代如何源遠流長,而是透過不同家族的遷移興衰,對照當代其他的史料元素,更完整而詳細的勾勒出當時的社會狀況與歷史變遷,構成宏觀歷史論述的部份有力佐證(歷史的論述與價值就不是Joe淺薄的知識可以妄語的了)。如此說來,陳水扁拜錯祖先又干卿何事?大記者們難道那麼肯定自己沒有亂拜祖先,錯把馮京當馬涼嗎?可別忘了,台灣四百年開墾史,經歷了平埔族漢化(從漢姓、取漢名)、漢番聯姻(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日據時代的皇民政策、國民政府時代的白色恐怖與大中國主義教育,誰能那麼肯定戶口名簿上的祖籍、族譜上的姓名,不是在哪個朝代被逼得胡亂編寫上去的?誰又能肯定自己的DNA裡面沒有原住民的血統(請問有幾個朋友追思原住民祖先的?)?說別人拜錯祖先,也許自己錯把仇人當祖先還不一定呢?
也許是泛政治化的惡鬥,也許是冷門科學的不受重視,如果要從數位典藏數位國家型計畫的「台灣尋根網」看到什麼這方面的成績,似乎也空有網頁架構;而專案成員多是圖書資訊或社會相關學者,未見歷史學者參與。台灣人民普遍找不到認同感、歸屬感,普遍存在懷疑與高度不安全感是其來有自的。如果連國家單位(如國科會)所主持的計畫,竟是如此敷衍了事,委託給毫無學術專業背景的科技公司,花了三年的時間,架構一個網站,卻連會員都尚未開放申請。我們也只能放任新聞記者在電視上胡言亂語,找來命理老師張牙舞爪,群魔亂舞。Joe唯一能肯定的也只剩下阿公阿媽的墳,可真的沒拜錯喔!
(家族合照)
(阿媽墳墓一旁的竹林倒了幾根大竹子下來,壓在墳旁的松樹上)
(拼了,爬上樹去鋸)
(終於搞定)
(芒草是最常見的清除目標)
(大家都彎下腰來,只見屁股一堆)
(毎個人都認真的打掃)
(最後的檢查)
(打掃完成)
(放上祭拜水果)
(點香)
(開始拜拜)
(要先拜土地公,謝謝一年來的照顧)
(大伯分派壓墳紙給小孩們壓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