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摘自夜宴官方網站)

馮小剛,一個普遍台灣觀眾感到陌生(或是只是聽過名字的有名)的中國導演。其實,在走進電影院欣賞「夜宴」之前,對這部電影實在不敢抱太大的希望。誠如我在某個網友的部落格裡回應該篇文章對夜宴這部電影的期待,從「英雄」、「十面埋伏」乃至集電影科技荒謬之大成的超現實唯美主義不知所云的「無極」,一路看下來,我只看到華人導演意欲善用「西崇東風」這股文化風潮,大捧西方人之東方文化觀點的LP,究竟達到多少的電影藝術成就,或說得更確實一點,究竟擄獲多少美金英鎊,我並未下工夫研究,不便妄評。但是,以一個東方(特別是華人文化世界)的角度來看前述幾部電影,卻感到一股華麗不實、無魂工匠而走火入魔的一種悲哀。這是為什麼對於夜宴的上映,我個人並不感到任何的期待或興奮的原因。

然而,欣賞完夜宴步出電影院的我,拾階而下,腦袋裡卻還在深深咀嚼著片中的每一個細節。簡單的說,馮小剛真的征服了我。先談談我怎麼看待包括前述幾部片子以及夜宴這些以好萊塢美式製片通路結合東方導演團隊的模式制作行銷的電影類型。其中的經典當然要屬李安。李安的電影(好萊塢的這幾部包括:理性與感性、綠巨人皓克、臥虎藏龍、斷背山)看似風格迥異,其實蘊藏的深厚人文精神卻是一致的(李安的電影非關文旨,就不著太多筆墨。有意了解的朋友,可以閱讀Joe撰寫之斷背山影評)。對於李安的推崇絕對不只是小金人的光芒加身的錦上添花,而是既然拍的電影走的是美式資本主義的商業機制,對象是普羅大眾,那當然要以一種普遍性的標準來檢驗。這也是我看其他相似類型華文電影所帶的同一副眼鏡。

仔細咀嚼夜宴,第一折服的就是這片子時代背景的設定。電影開始的前言,簡述的唐後五代十國的亂世,和亂世中「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兵荒馬亂。這有一點像古時候說書人的「定場詩」,乍聽之下云云而已,但是在後面的劇情發展卻是環環相扣,符節相映。與英國文學莎翁巨著「哈姆雷特」相似的宮諱淫亂情結,到底有多少的刻意引用或只是精神架構的假借,外人不得而知。但是編導用心而深刻的消化轉換,卻從劇情發展的獨立完整獲得了最佳的證實。說得白話一點,就算直言整部劇本改編自「哈姆雷特」,那也絕對是個成功的深化改編,不但維持了原作的複雜情感,更順利轉化了原來東西方文化不甚相同的部份。修枝剪業,去蕪存菁,而培育開出的花朵是如此美麗綻放的。

演員的表現也跟編導的成功相得益彰。葛優真的沒話說,精準而細膩的演活了厲帝(叔父)的腳色。眼神中帶著一種陰險的精練,對皇后的淫意,對姪兒因罪惡感而表現出的假仁假義,對朝中群臣意欲以威武震懾掩蓋其篡位之不道德……,就連對皇后的一個微笑眼神,都淫到骨子裡了,呵~

周迅和章子怡所飾演的兩個角色,無論在角色地位、個性甚至腳色的結局,都是明顯的對比。章子怡把皇后從王子戀人「婉兒」的青春情懷,轉而被其父所佔,更甚者被弒兄的叔父取而為后,「我又當皇后了!」演來入木三分。真要挑剔,皇后不只一次的對王子強調,「平安的活著」是對其父的最大慰藉,試著以父子之情,打消王子玉石俱焚的企圖,以「至少我們都活著」來視做愛情最實際的體現。幾場戲的安排表現,卻還不足以完整表現這些台詞背後的深刻意涵。

相較於皇后的現實主義,周迅所飾的青女一角,則是完全處於一種天真到幾近無知,單純到近似愚笨,卻因著天真單純的堅定深刻,而表現出一股隱隱卻強大的意志力。當然,青女並不無知,更不是愚蠢,而是在亂世中,選擇以天真單純來維持自己心靈的淨化。這可以從最後青女對王子所言:「現在,你還寂寞嗎?」就知道,青女從頭到尾就真的懂得王子的越人歌中的意涵。這角色的拿捏多一分則流於瓊瑤式的無俚頭白癡,少一分卻又不足以彰顯角色內心的單純與堅定。周迅演來不慍不火,恰到好處。

吳彥祖對於王子的詮釋,表現更是超乎這年紀演員所具備的功力。為什麼會這麼說?我個人的觀察(偏見?)總覺得男演員非要超過四十歲了,才能透出某種男人的魅力以及表演的厚度。舉凡劉德華、梁朝偉、郭富城…..,都是過了四十好幾,演技才真的發光發熱。該說是導演的精準還是演員真的夠功夫,吳彥祖把王子對於其父、皇后、叔父、青女等人的欲顯卻隱的矛盾情感、懦弱優柔的角色個性甚至某種多愁善感的避世戲子的角色情分,拿捏確實。觀眾眼中看到的的確是王子角色的全部,而未有一絲毫新世代男明星飛揚跳脫的破綻,這是非常難得的。

馬精武、黃曉明所飾演殷太常父子的角色表現和上述主角也不惶多讓,角色分際拿捏準確。大體來說,每個角色的分量,輕重之間,導演的準確拿捏,功不可沒。

個人認為,「夜宴」之所以令我回味無窮,精采的劇本架構佔絕對的因素。簡化整個劇本來看,電影裡面的角色關係,跳脫不開一個「愛」字。王子對皇后(婉兒)愛的表現,是逃避、是放棄;皇后對王子的愛,是入世的、是「活著就好」的最卑微的願望;厲帝對皇后的愛,表現在不擇手段的舉止,一句「到這個地步,我還有什麼好顧忌的!」道出這角色的絕決;青女對王子的愛則是簡單而堅固,像是一個極高的單音,穿透一切。解構開來,原來歷史上的紛紛擾擾原來都只是為了「直叫人生死相許」的愛情。

當然,如果只是你愛我,我不愛你;我愛她,他卻愛上別人這樣簡單的連續劇架構,又怎麼撐得起如此壯闊的電影骨架呢!雖然口口聲聲說著這部電影和哈姆雷特深切的關係,但是回家仔細再閱讀過哈姆雷特,發現其實兩者之間有著非常關鍵性的不同。

哈姆雷特劇中父親的鬼魂是個不可或缺的螺絲釘,是整個劇本發酵完成結局的必要酵素。少了父親的鬼魂,王子終究只是怯弱無為;叔父、皇后就更不會因為戲子的暗喻或是宮內的見鬼謠言而疑心生暗鬼,嚇得不戰而敗。反觀「夜宴」中,父親的冤死表現在靈堂中那附戰甲面具出血的蒙太奇。這意象當然可以解釋為宮庭內的靈異事件,但是更適切的解讀應該是導演試圖傳遞的在劇中每個角色心靈深處這個人物對他們潛意識(或意識)的影響。

劇中沒有誰見了鬼,更深刻的卻是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鬼。厲帝心中的鬼其實是皇后,是對皇后的愛慾佔有驅使他弑兄篡位,也是他最終飲下毒酒,甘心死於皇后裙下的理由。皇后心中的鬼是自己,劇末她說「忘了多久沒人叫我婉兒了」,是呀,從她忘記婉兒的那一刻起,一個為了活著可以委屈一切的皇后就控制著她的心靈。對王子懦弱的失望,對先帝不倫的哀矜,養活了她心中的那個鬼。

王子心中的鬼又是誰呢?是父親嗎?是婉兒嗎?又或者是自己?我想,以王子猶豫懦弱的個性來看,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了,誰又能知道呢?殷太常心中也有一個鬼,鄉愿、既得利益是他心中的鬼。終於「天予我,不取,是有違天命!」是這鬼魂的張牙舞爪……。劇中的每個人,因為自己心中鬼魂的存在而生,卻也最終都被自己心中的鬼反噬。

那青女呢?她的心中有沒有鬼?她是這亂世中純潔的代表。雖然終究無法蓮出於淤泥而不沾染污塵,卻倒也死得其所。就連死前最後的問話,都感懷著渡化他人,捨己為人的慈悲心,說她是觀世音,是菩薩,雖誇張也不為過。

導演的場面調度、節奏指揮也是令人回味不已的。竹林的打鬥場面、皇后叔父在靈堂的簡潔對話、君臣在大殿的唇槍舌戰、龍床上的調情肉慾、王子殿前比試木劍的屏息都叫人拍案回味!最終「夜宴」這場戲終於將各線鋪陳匯集,衝突的暴發帶起劇情的高潮。厲帝的舉杯、青女的出場、誤飲、越人歌的姿態、王子現身、厲帝唐突的飲毒酒自盡、殷太常父子發動、太子赤手擋劍、「劍上有毒!」、皇后迴身刺死殷隼!節奏俐落而準確。雖說厲帝的自盡動機實在稍嫌不足,頗有虎頭蛇尾的微詞,但整個「夜宴」這場戲的確精采!

「夜宴」的確把中國所謂的「好萊塢式」的大戲扳回了些面子。這的確是一道大菜,一道功夫十足的大菜。許多的場面調度、畫面構成美學都應該可以視做經典吧!服裝道具、人物姿態、顏色線條,都成功的建構出一幅幅屬於唐後時代特有的戰亂風華畫作!是呀,片中仍有許多畫蛇添足、咿瘐不成熟之處,或是一開場莫名奇妙的竹林景色(差點沒讓我馬上走出戲院)、有一點不知所云的竹林打鬥(不入戲的建築設計、不入戲的戲子……)、葛優部分台詞的拗口不消化……等等。但是,真的無損於「夜宴」真的是部佳作的評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OE愛玩 的頭像
    JOE愛玩

    JOE愛玩~小農、美食、公益、生活

    JOE愛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