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火山邊緣的台灣,地底下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以及溫泉,溫泉是天公落水後,雨水滲入地 心,經過了千年萬年的沈澱,產生了物理、化學的變化,而又在無意間,因人類鑿井取油或是鑽取地下水,或因地震擠壓地層,千萬年的化石水找到了通路、孔隙,從地心噴出地表,形成溫泉。人們根據水溫的高低將其分為熱泉、溫泉、冷泉。日本在 1948年制定「溫泉法」,對溫泉下了這樣的定義:「凡是從地裡湧出的溫水、礦泉水、水蒸氣或其他氣體 (天然瓦斯氣除外 ),湧泉口溫度在 25℃以上,同時具有溫泉必要的成份者,就可算是溫泉。」日本、韓國、和南非,溫泉的標準溫度是 25℃以上;我國的規定則是在 30℃以上;歐洲各國標準更低,只要 20℃以上就算是溫泉。

溫泉水是一種稀薄溶液,水是最主要成分,再以水內溶有的礦物質成分 多寡而分為礦泉和非礦泉,所以溫泉可以是礦泉或非礦泉;礦泉也可以是溫泉或冷泉。由於口服的泉水礦化度較高,習慣上人們常把口服的泉水稱為礦泉;用於浴療的泉水都有一定水溫,習慣上稱為溫泉 。
台灣堪稱為世界的溫泉博物館,從冷泉、熱泉,到各式各樣的溫泉湯頭,不但是質好量多,種類之齊全更是不亞於溫泉王國的日本,只是台灣的溫泉開發,係由日據時代開始,大多數的溫泉都是由原住民所發現,所以溫泉的名稱有許多都是以原住民的語文命名,如「烏來」在泰雅族語指滾水的意思﹔「北投」的原意是女巫。

。台灣的溫泉南南北北約有 128 多個湧泉處:
北部以大屯山火山群溫泉區為主,也就是陽明山、北投一帶,溫泉泉質是強酸性的硫磺泉,到了金山,卻呈現中性的單純泉。西北部以烏來溫泉 ( 台北縣 ) 為代表,是屬於弱鹼性的碳酸泉。西部則有泰安溫泉 ( 苗栗縣 ) 、谷關溫泉 ( 台中縣 ) 、東埔溫泉 ( 南投縣 ) 及廬山溫泉 ( 南投縣 ) 等四大溫泉鄉,泉質都為碳酸泉,只是酸鹼值不同,除了廬山溫泉的 pH 質達 9.3 的高鹼性泉外,其他屬微弱鹼性碳酸泉。西南部的溫泉眾多,除了關子嶺溫泉 ( 台南縣 ) 是 pH8.2 的鹼性弱食鹽泥泉外,其他如不老溫泉 ( 高雄縣 ) 、寶來溫泉 ( 高雄縣 ) 及四重溪溫泉 ( 屏東縣 ) 等也是弱鹼性的碳酸泉。東南部以知本溫泉 ( 台東縣 ) 、霧鹿溫泉 ( 台東縣 ) 和綠島溫泉 ( 台東縣 ) 最具代表性,知本與霧鹿同樣是鹼性碳酸泉,離島的綠島海底溫泉是中性的硫磺泉。東部溫泉有文山溫泉 ( 花蓮縣 ) 、瑞穗溫泉 ( 花蓮縣 ) 、安通溫泉 ( 花蓮縣 ) 、礁溪溫泉 ( 宜蘭縣 ) 、仁澤溫泉 ( 宜蘭縣 ) 、蘇澳冷泉 ( 宜蘭縣 ) 等等,泉質的相異性較大,瑞穗溫泉是弱鹼性含鐵質及氯化物的碳酸鹽泉,安通溫泉是硫化氫鹽泉,礁溪溫泉則是具有日本美人湯成分的碳酸氫鈉泉,也就是俗稱的重曹泉,仁澤溫泉是強鹼性達 pH9 的碳酸泉,蘇澳冷泉為單純碳酸泉。

CTIN台灣旅遊聯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愛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