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

最近去看了電影「大佛普拉斯」,一直很難精準的說出對於這一部電影的感受。

先說說昨晚電影演完後的現場狀態。昨晚電影演完,銀幕上開始跑字幕,場燈亮起後,卻發現幾乎所有的觀眾都還坐在座位上,完全沒有要起身的感覺。阿這又不是漫威電影,你是以為片尾還會有什麼爆點嗎? 總之,就連整部電影的字幕都跑完了,幾乎所有的人都還待坐在座位上,彷彿是起身的力氣都被抽光了的樣子。

再來說說這一部片唯一我能很精準說出來的是,整部片子演員的台語"氣口",聽得我渾身舒暢,每一個毛細孔都打開來了。這大概必須是以台語為母語的朋友比較會有的共鳴。吹毛求疵一點來看,導演刻意或無意識的落入這種「下港腔台語」的刻板文化符號? 不過,轉個念頭思考,這裡面的腳色和語言,如果置換成苦老無依的老兵外省腔,又或是都會失根的原住民語言,好像都完全無違和感。

回到整部片子的感受上。我很好奇其他場次演完時觀眾是不是像我們這一場一樣,大家都呆坐在座位上不知道離開。因為,我就是那樣的感受。看完電影後,回家的路上,我彷彿得了「失語症」一般,想要和DODO談論這一部電影,卻每一個句子才說出口兩個字就結巴停下來,因為句子無法精準又或是句子在腦袋裡也根本還沒完成.....。一直到今天早上遛狗散步,腦袋裡那一些感受的碎裂拼圖才慢慢咀嚼拼湊出大概的樣子。

在我成長的年代裡,台灣的電影不脫幾種類型。一種是拼貼式的電影,大概幾乎所有的通俗片都是用這樣的手法完成。導演把一個又一個的梗(片段)拼貼起來串成一部電影。認真厲害的導演會拼貼出很棒的電影,就像是現代拼貼藝術一般,完成一幅吸睛動人的畫作。反之,有一種導演的手法粗糙,就像是「大佛普拉斯」裡面肚財家飛碟型臥室天花板上的那一些裸女貼圖,一張一張堆疊起來的電影,就是「一堆裸女貼圖」的電影。沒看過裸女的人,看到那麼多裸女貼圖於眼前,自然新奇,一張一張津津有味的看完,說不定還能邊尻一槍,當然舒暢爽快。但要是多看幾遍就令人無感甚至倒胃了。

還有一種電影就是畫畫,每一個導演畫畫的手法不一,或寫實或寫意,或工筆或潑墨。這一種電影完成度相當高,好壞都有。有一種像是水墨畫,彷彿時空就停在那個點上。懂得門道的望著那一幅畫一整天也是津津有味,看似寧靜致遠的畫作卻也令人感情澎拜翻騰。可是看不懂的人對於畫中怎麼只有少少的幾筆畫,怎麼那好大好大好大一片的留白感到困惑,然後打瞌睡或轉頭離開。這種畫畫的電影還有一種是顏色絢麗的超寫實抽象畫。說真的,這種畫風的導演時在也不是挺介意觀眾到底懂不懂,「作者已死」的論調大概就適用在這裡。當導演完成作品的同時,就只留下作品和觀眾的溝通了,詮釋權就在觀眾手上,看到了什麼就是你家的事囉。

後來,還有一種電影類型,就像是「攝影寫真」,尤其是「紀實攝影寫真」。看這一類型的電影就彷彿去參觀一場攝影展,觀眾對於一幅一幅掛在牆上的紀實照片,深究著這場景是在哪裡? 這人物是真是假? 作者就好像是要把受難者苦痛的當下放在近在咫尺的你的眼前,然後讓你也深刻體會到受難者的苦痛。沉重。

不是要評「大佛普拉斯」嗎? 怎麼不三不四的談起台灣電影的類型。對,因為如果不先鋪陳電影的種類,大概我對「大佛普拉斯」的形容就很難深刻。我覺得「大佛普拉斯」是一部跳脫拼貼、作畫、寫真形式的電影。今天早上遛狗的同時,我的腦袋終於迸出我覺得可以比較具體形容的樣子: 

我覺得「大佛普拉斯」是一部導演用「點陣式印表機」刻印出來的作品。

現代年輕人大概不懂什麼點陣式印表機? 在還沒有噴墨、雷射、熱感這一堆厲害的列印技術之前,列印是靠一根一根細細的撞針,透過色帶撞擊列印紙張。一根撞針一次就只在紙張上留下一個小點。整幅圖像就靠著無數多次的撞針撞擊出難以計數的小點拼湊起來的樣子。

在「大佛普拉斯」電影,膠捲裡的每一個畫面就是印表機撞針敲擊紙張留下的印記,一次一針,一次一格。把視角深入印表機的內部微觀來看,那撞針是用盡全身吃奶的力氣,拚了命在紙張上留下那一格刻印。PUNCH!! PUNCH!! 如此用力,如此扎實。

可是我們坐在電影院裡,電影膠捲正以每秒鐘24格的速度飛快過去,就像是當年坐在印表機旁邊的我,等著那滴滴答答的點陣撞擊列印出我的課堂作業。那微觀的深刻力道其實是不斷流動堆疊的。在那個當下我們並不知道導演到底要堆疊出什麼樣子,甚至我們也沒能體會到導演堆疊的用力。

然後大概就在導演旁白說電影進行到一半的那裏,我彷彿隱隱約約卻又沒有把握的感受到導演究竟要帶我去哪裡。就好像是點陣式印表機列印到一半之際,你好像猜到了卻又沒把握到底這列印中的圖像是什麼。

然後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隨著點陣一點一點的堆疊,那一尊大佛就被清楚的辨識出來了,在那一瞬間突然點陣上那一些無數的小黑點被賦予了明確而深刻的意義。

這大概是我從昨晚觀影結束後腦袋一片混沌到現在,勉強消化出的觀影心得了。

至於片中想傳達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無力感又或是那一尊滿臉法喜殊勝肚子裡卻藏著不堪入目的大佛想要表達的隱喻,這一切的一切有專業的影評人,有刷存在感的網紅,還有好文筆的鄉民們大家去詮釋理解,我也無須野人獻曝了。


轉貼一下維基上導演的介紹文字給大家了解背景

=======================

黃信堯(1973年-),臺灣紀錄片導演,居住於台南市七股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創作碩士。紀錄片工作者,曾任台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第一、二屆常務理事。作品擅長以戲謔的口吻道出青春的夢想與失落,以其幽默的敘事凸顯人生的荒謬意境。曾以《唬爛三小》獲金穗獎最佳紀錄片 。海口影像詩《帶水雲》獲2010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評審團大獎,並入圍多項國際影展。2010年《沈沒(ㄕㄣˇ ㄇㄟˊ)之島》,拿下2011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及最佳紀錄片等二項大獎。《大佛》為其第一部創作劇情短片,2014年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並於2017年發展為劇情長片《大佛普拉斯》,並入選為台北電影節開幕片,台灣預計2017年10月13日正式上映。


 

arrow
arrow

    JOE愛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