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進步,廟宇傳統也演變。這裱框起來,狀似多少文人落款捺印的墨寶,其實是大甲媽祖遶境時,途經的每個廟宇的印記。以前,是在法旗上蓋的密密麻麻的,最後一古腦丟進去金爐燒給老天爺。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這麼用白淨的宣紙,整齊的印上每個章,再小心裱框起來,搖身一變就成了一件漂亮的藝術品了。有時候,久遠的傳統正是永恆藝術的最佳養分。
這是大甲鎮瀾宮中庭左右大樑的梁面畫作。廟宇的藝術作品多有教化意義,無論是教忠教孝或是祈求平安,各有其不同涵義。這也是在過去教育並不普及的時代,人們藉著廟宇的教化,口耳相傳,成就了下一代的品德教育。上圖為左樑畫作,畫中老人正在修剪竹子,意指"修德"(台語德和竹同音。)下圖中則有數隻蝙蝠從天飛下,意指"福至"(蝠至)。左右即意:人自修德,必有福至。
每處廟宇的所在,往往也是當地老人聚會的場所,特別是鄉鎮地區。老人們總在廟前的大埕坐著聊天,下棋。交換生活意見也好,討論著鄰里哪裡的路要補了,誰家又要娶媳婦了。又或者商量著今年媽祖誕辰該如何如何...。在這裡,不需要退休計畫,不需要更年期輔導...,在神明跟前,一切都被看護著呢!
從大甲鎮瀾宮正門算起,大埕前有一對威武的石獅;中門兩側又有一對石獅。再進來,就是天井這對年代久遠的石獅。老師說,中國北方的廟宇建築,石獅皆是坐正直視;而江南廟宇石獅多為對望而作。這對獅子在這裡也坐了許久了,身體各處被人來人往的香客拂拭而過,更顯圓潤光澤。
黃老師說: "神也是人扶起來的。"是呀,其實問問老一輩的台灣人,大概都知道過去台灣香火最鼎盛的媽祖廟應該算是北港媽祖,而要嚴格算起來,鎮瀾宮還是從北港分靈出來的。卻在人的刻意炒作下,藉由"宗教直航"到湄洲謁靈,結合媒體與行銷包裝,不間斷直播"媽祖遶境",而成了全台每年最大的宗教慶典。究竟這是信仰還是迷信??是文化還是陋俗??
再更進一步想問問,現在的年輕人又真的懂得繞境的意涵嗎??
在過去農業社會裡,宗教是民間教育/社福/道德規範...很重要的力量。透過宗教的信仰,人們找到精神上的安身立命。宗教告訴人們如何教忠教孝;宗教協助鄉里造橋鋪路;宗教更抑惡揚善,令壞人心生恐懼,好人得以心安。這些都是超越所謂迷信的重要人文意義。
今天呢??連個平安符都能用手機下載,那又怎麼體會遶境時,藉由肉體體能的付出,更形而上的與心中的"神"溝通,而獲得心靈上的某種啟發??連儀式的根本意涵都不了解,又怎麼懂得信仰所能真正帶來的寧靜與安詳??
也許,下一次更要仔細聽聽老人家念念有詞的對神明說些什麼??求錢??求財??求福祿??求富貴??....是謝天吧!!感謝老天爺所賜予的一切幸福喜樂,而讓他內心充滿平靜與感激,知足才能常樂。再想想自己每次拿起香來,跟神明說些什麼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