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燈塔的設立是由於清朝政府開放通商,往來於中國的歐美商船日增,卻常因不熟悉台灣海峽海域而常在七星岩發生船難,因此於清光緒八年興建了這座燈塔,初建時因常受到原住民攻擊,因此設有砲台及砲眼,是世界上少見的武裝燈塔。塔高21.4公尺,光度高達180萬燭光,是台灣亮度最強的燈塔,目前仍有引導台灣海峽船隻的功能。(引文出自恆春鎮公所網站)

鵝鸞鼻燈塔應該算是非常典型「到此一遊」型的景點吧!小時後爸媽帶著來見識什麼是「國家公園」必遊!一輛輛遊覽車載來的小學畢業旅行必遊!家中發黃的相本裡面,一定翻得出來類似的照片:站在燈塔前面,爸爸穿著阿哥哥風格大領襯衫配上喇叭褲;媽媽帶著超大墨鏡,大碎花洋裝,擺出俗擱有力的POSE。或者是小學生的自己,心不甘情不願的臭著一張臉,大概是被爸媽逼著拍照。但是,長大後來墾丁,無論是在南灣戲水,在屏鵝公路上飆車,在墾丁大街上逛夜市,鵝鸞鼻公園似乎就這麼被遺忘掉了。

大概是寫部落格的人變多了,單眼數位相機變厲害了,看著別人部落格中鵝鸞鼻燈塔的樣子,好美。這次到墾丁玩,就一定非造訪鵝鑾鼻燈塔不可!果然,舊景點總有新發現。小時候對燈塔的印象其實早就已經不復記憶,這次再訪,更仔細的細細品味那設有砲眼的圍牆,那辦公建築的拱型長廊,那高聳依舊的燈塔。在那一些線條當中,彷彿看到一些歷史故事的影子;在冬天陰霾的天氣,冷冽的東北季風當中,燈塔更顯得屹立不搖。(猜猜看,鵝鑾鼻燈塔屬哪一個政府單位管轄?答案在最下面一張照片)

 

很多人鵝鑾鼻公園,無非就是要親眼看看台灣最南端燈塔的模樣。只是,匆匆的拍完「到此一遊」的照片後,就沿著充斥著各種觀光商品的出口出去,實在可惜。其實,鵝鸞鼻公園沿著周圍的步道,還有一處真的是深藏公園邊緣的遼闊美境。從步道起點鑽入防風林內,沿著步道,會看得到幾處美其名是這座公園內「豐富」的景點,什麼「好漢石」、「獵豬亭」、「幽谷」,還真為難了當初規劃公園景點的人員,大概是長官說要有10個景點,不敢少了任何一個吧!不過,就往防風林深處進去,穿過了整片防風林後,會有指示牌告訴你「濱海步道」怎麼去。那是離開石板步道的碎珊瑚礁小徑,穿過身旁高聳的珊瑚礁岩,放眼看到的竟是超過180度視野的台灣南端海域,往西望去是台灣海峽,往南望去卻是巴士海峽。木質步道鋪設在珊瑚礁岩上,既避免了直接踩踏礁岩的破壞,又提供了親近這一片海域的好辦法。

我就這麼坐在步道旁的矮欄上,望著海的極遠處,聽著海浪的聲音,感受著海風的吹拂….。這,就是國境之南!

哈,燈塔不歸國家公園管理處,也不歸公園路燈管理處,更不歸交通部獲教育部,文建會更管不著。原來,鵝鑾鼻燈塔是財政部關稅總局管轄的啦~~~猜對了嗎?!?!

閱讀其他遊記

[台中,高美濕地]我們丟水泥給自然,大地卻還我們一片濕地

[百岳, 南橫]人生第一座台灣百岳_挑戰南橫三星

[梵谷,鳶尾蘭] LA之旅-和梵谷相遇在蓋帝(GettyCent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愛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