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應Dear John的邀請,和水瓶子Bart等人一同參觀了正在桃園龍潭「客家文化館」展出的「客家印象跨世代對話」2008年度巡迴攝影展。這次展出的主題分為:「客家子弟好才情」、「耕山開荒囓牙根」、「上北下南起家園」以及「誠心答謝神明恩」共四大主題,廣納包括鄧南光、彭瑞麟、吳金榮...等客籍攝影名家記錄客家文化的攝影作品。

「客家子弟好才情」主要是呈現這些名家自己當時的人物照片或是為客戶拍攝的人物寫真。「耕山開荒囓牙根」則是記錄了當時務農生活的點點滴滴,表現出客家庄樸實、打拼的精神。「上北下南起家園」一系列的照片則是當時商業活動的記錄,城鎮的店家、市集的攤販,從黑白的照片中的一些元素,產品的紙箱啦、街上的招牌啦,還看得到直到現在還依然存在的企業,例如「維士比」、「林內」、「維力」...,饒富趣味。人文攝影的記錄當然少不了民眾的信仰活動,「誠心答謝神明恩」就是這一系列的主題。包括被飼養得肥嘟嘟的神豬、模樣誇張嚇人的陣頭面具,都忠實的呈現在鏡頭前面。

「客家」所指稱的並不是像「漢族」、「藏族」、「蒙古族」...這一階層的民族稱謂,而是在漢民族中其中一支的「民系」(維基百科)。「客家」一詞的由來,有一個說法是客家的祖先原是中原地區的漢族,後來陸續遷徙至閩粵一帶,被當地南方民族視為是「外地來的人」,也就是「客」的意思,便是「客家」稱呼的由來。

組成台灣的四大族群包括「客家」、「原住民」、「外省」以及「福佬」,無論是近年來族群自我意識抬頭,或是政治人物的利益考量,「客家」已經成為一種運動、一種議題。政府大力推廣「客語能力認證」;客家文化館在各縣市如雨後春筍得冒出來;政治人物只要到桃竹苗、高屏客家人聚集的聚落,就非要來上兩句客家話。(同樣的現象可以套在「原住民」、「外省」以及「福佬」)

客家人的精神要從歷史背景、聚落民風、飲食文化...各個面向去了解體會,甚至旅居在客家庄觀察、貼近,才能稱得上認識,而不是賞賞桐花、喝口擂茶、亨兩句山歌就自以為懂得欣賞客家文化了。其實各縣市政府比蓋文化館更重要的工作和議題應該是如何真正落實對族群的照顧、族群文化的保存、族群的自我認識與認同...等等。就像2006年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獎」以及「最佳客語專輯」得主林生祥所說的,當音樂創作要用語言去區分獎項,那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化)的一種歧視。於是他公開拒領這兩個獎項。

預算已經執行了,客家文化館已經落成了,期盼的是文化館不只是幾張照片和文字展示的空間,而是可以成為在地社區居民文化聚集的重要場所,那麼那些名家的照片,那些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才更顯得有意義。

客家文化館就在國道三號龍潭交流道下來,往龍潭方向約2~3公里處。建築很漂亮,卻也很容易錯過。這裡的規模也許引不起專程前往的興趣,但是如果規劃前往石門水庫、大溪老街一帶遊玩的朋友,不妨可以安排從龍潭交流道下來,經過客家文化館,停下車(有專屬停車場,換證即可免費停車)休息一下。不必厚著臉皮去找麥當勞的廁所,不必在加油站伸展筋骨時還又忍受油氣的臭味。在這裡你可以在廣場上舒舒服服的喝杯咖啡,花個3040分鐘欣賞各展館的展覽,了解一下甚麼是客家文化,甚麼是客家精神。

「客家印象跨世代對話」2008年度巡迴攝影展在2008/9/5~2008/9/28於桃園龍潭客家文化館展出,未來也將陸續在高雄美濃、新竹竹北、南投中寮、新竹橫山、台北三峽以及台中石崗的展覽場地展出。詳細展覽資訊可以上「客家印象跨世代對話」2008年度巡迴攝影展官方網站查詢http://www.ihakka.net/photo/ihakka2008/default.asp

 

延伸閱讀~

【桃園】客家印象巡迴攝影展與網路攝影比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愛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