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四四南村導覽,水瓶子真是厲害,找來了四四南村的老里長,幫我們鉅細靡遺的解說。一個開朗的河南籍老伯伯,說起北方食物那可是生動的呢!!怎麼把槓子頭趁熱切開,夾上幾片肥嫩的豬頭皮肉,大口咬下,里長伯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還有牛肉配蔥,羊肉配蒜;蒜熟蔥生......口訣不少。可別以為里長伯只說得一口好菜,他可親手整治過滿桌料理,搞得遠道返台的將領老友每一張挑剔的嘴都服服貼貼的呢!!!而里長伯還謙遜著說著,只是記憶中媽媽煮的樣子,照著作吧,只有樣子啦......

除了吃,里長伯無意間透露了原來他可是有時代英雄的另一面呢!!!聽他輕描淡寫的說著,民國五十多年,老總統如何打算反攻,他如何應長官的命令,從泰緬邊界,潛入敵後......,這些可不是電影的情結,而是活生生的歷史就在我的眼前......

說起四四巨龍,我雖然不懂,但也聽得出當年這巨龍的創舉。

在那兵荒馬亂的時代,沒有什麼制度規定的,就是一張又一張的命令,調職令/眷舍配給令......刻畫著每一個老外省的一生!!

其實無論在哪個時代,同樣是社會最底層艱苦的人民,無論是本省外省,客家原民......大家的刻苦好像其實相差無幾。文物館內展示的生活器具,其實也和我小時後的記憶差不多。大同電鍋/保溫瓶...餐桌上的防蚊罩,就連餐桌的桌巾花樣竟也眼熟。

過去那個年代,四四兵工廠四周就圍起了以廠為家的這一群人的生活圈。其中階層仍然分明,東西兩村為軍官將領及有軍人身分的一群;而南村則是沒有軍人身分的兵工廠工人居住的聚落,南村所反映出的就是更底層的民眾生活。老里長說,原來村子的搭建,家戶之間總有容得過汽車經過的巷道,但是每戶約莫10坪丁點大小的空間實在不足,於是都向外推建,就成了今天門戶相對,窄弄交錯的景況。當年女人家要洗澡,家裏可沒浴室隔間,總要叫小孩在門口看著別讓鄰居誤闖了。而男人就簡便的多,一桶水趁著天色黑暗,隔著門前的矮牆,胡和著打起肥皂,沖一沖了事。家裡為了讓每一口都睡得下,總要搭起木板夾層,才有全家容身的地方。廚房就這麼隨便門口的一個角落搭起伙來便是了。


很多人看到這裁縫機一定會勾起一些兒時回憶吧。在民國六零年代經濟起飛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家庭靠著這裁縫機,媽媽辛苦的日夜工作,想要多作一點家庭代工,就為了小孩的學雜費。而一個個的小蘿蔔頭也就這樣被拉拔長大。(如果印像沒錯,John的媽媽就是這樣過來的吧??)


這腳踏車前面的藤椅,我坐過;我長大一些,也在我的腳踏車上架上一座,載著我弟巷前弄後的到處亂鑽~~


這是那個冰箱還不普遍的年代,媽媽們拿來收飯菜的櫥櫃。紗窗有透氣避免食物容易腐敗,又可防蚊蠅。



一路這樣看下來,許多的東西都和我的兒時記憶有了對話。雖然對眷村仍然陌生,雖然對老里長口中的話當年找不到共鳴。但是,我知道的是生活的苦是不分族群的,在那個辛苦的年代,每一個人,每一個父母都用著不同的方式為了滿足家裡的每一張嘴而打拼。台灣從來就還不是一個烏托邦,如果要說有差異有歧視,那不如更精準的說貧與富的階級,特權和平民的階級,既得利益與普羅百姓的階級差異。在四四南村我看不到所謂外省的優渥或特權,我看到的是一群離鄉背景的人們在這個台北盆地形成聚落,打拼生活的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愛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