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山風是恆春半島的特殊自然天氣現象。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間,恆春半島西海岸一帶,在恆春、白沙和枋山之間,地面上常常有狂風,有時持續二、三小時,有時十天、半月不停息。地面上的強風還伴隨有強烈的陣風,這種強風大時甚至超過每秒 二十公尺 ,漫天風沙滾滾狂飆。

恆春半島的落山風產生的原因是每年的十月至第二年的四月間,東北季風盛行期間,東北季風沿著中央山脈3000公尺 的高山由北向南流動,愈往南山脈高度愈低,到了恆春半島大武山區附近高度已降為1000公尺 至400公尺以下,因此形成強大的氣流向下衝的坡風,這就是所謂的「落山風」。

落山風與焚風性質完全不一樣。落山風風力強、較乾燥、持續時間久,最長記錄強風可維持四天之久,且氣溫經常比當地來得冷。焚風則風力小、乾燥、氣溫高、持續時間短,很多民眾把落山風與焚風混為一談,其實兩種風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落山風是恆春半島特有的天氣現象。由於落山風常常揚起飛沙走石,有首台語歌名為「風吹沙」就是形容恆春的落山風。滿州鄉有名的港仔大沙漠,就是冬天恆春半島的落山強風把海裡的沙吹到陸地堆積起來的。

落山風的成因和恆春半島之地形有關,中央山脈在中北部地區之高度最高,平均高度多在 三千公尺 以上,但是到了高雄、屏東之後,即降至 一千五百公尺 。再往南到大武以南,高度即降至 四百公尺 ,厚度僅四、五千呎之東北季風即很容易翻山而過,再加上背風面的台灣西南部地區低層大氣較暖,空氣密度較小,氣壓較低,所以來自東部海面密度較大、較重、較冷的氣流乃自山嶺直瀉而下,造成落山風。

這種源自大陸的風,溫度比桓春西方海面的空氣冷,因而會將海面上的空氣擠壓回來,這就形成了沿岸地區由海上次到岸上的強海風,影饗所及就有了屏鵝路上的『風吹沙』奇觀,以及燈塔與佳樂水間大草原地區由海面沿懸崖吹上來的強風。夏天雨季時窪地雨水匯集,沖沙隨著地形流向海洋而為沙河,白沙由台地邊緣垂直滑瀉約70公尺至海岸而形成沙瀑。冬天東北季風盛行時,將沙沿崖坡吹送至崖頂,如此兩種逆向搬運作用,而造成風吹砂之特殊地形景觀。風吹沙是因為強烈的東北季風,將巷口溪的沙粒吹向南,由於崖面得阻擋,只好囤積在內陸與山頂得窪地中,一下雨,砂石就被沖下崖形成沙河;大風一來,沙粒就四處飛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愛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